铁行网 > 新闻资讯 > 岩会站驻站民警马海忠

岩会站驻站民警马海忠

来源:铁行网 日期:2014-06-20

在太行山腹地、石太铁路线上有一个名叫“岩会站”的四等小站,小站坐落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移穰村内,看起来不怎么显眼,可却担负着13公里线路内两个车站、1个线路所、8座隧道和8座桥梁的通行安全。在这座小站里,一位47岁的民警已经独自驻守了18年,他的名字叫马海忠。

马海忠是北京铁路公安局石家庄铁路公安处娘子关车站派出所的驻站民警。军人出身的他黝黑清瘦,操着一口纯正的山西口音,却不怎么善言辞,在与记者的聊天中笑得质朴憨厚。对于这18年中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故事,马海忠总说:“我没干啥,没啥好说的。”可当被问到这13公里线路上的一草一木,却没有任何一个问题能够难得倒他。有人计算过,驻站的这18年,他巡线的总里程超过8万公里,相当于走了7次长征。

采访中,记者跟随马海忠亲身体验了一把。摇摇晃晃的铁索桥是连接村庄和铁路线的唯一路径,铁路沿线是布满石子的崎岖山路。由于地形限制,这条线路根本不具备车巡条件,因此多年来只能靠驻站民警徒步进行,每巡一趟至少需要3个多小时,要是赶上雨雪天气,跋涉10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

记者注意到,在并排着的两条铁路线上,平均每隔10分钟就会有列车呼啸而过,可铁路两侧却没有任何防护网。“铁路线从村子中央穿过,村子里的居民为了方便,偶尔就会横穿铁路。还有些外地人或者迷路的人,干脆就沿着铁路线走,都挺危险的。”马海忠说,正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工作除了巡线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进行安全宣传。

“最开始的时候,我说安全的事,村里人都不愿意听。后来我就想干脆变个方式,弄得生动点。”于是,他开始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宣传展板,搜集整理事故材料,用真实的案例将法制安全和爱路护路的意识灌输给村民,遇上村民有个大事小情的,他还总是热情地帮着解决。久而久之,大家不仅熟悉了爱路护路常识,更熟悉了这个小站民警,不约而同地都说:“‘马公安’就是俺们村里的人。”

迎着冬日里呼啸的风,跟随马海忠的脚步在铁路线上走了近3个小时,记者已经被冻得瑟瑟发抖,鞋子上沾了厚厚的一层灰尘。可马海忠却连棉衣都没穿,他说,这样的天气在当地已经算是暖和的了。

傍晚,马海忠回到住所,只有十几平米的房间里,两面墙上挂着岩会警务区辖区示意图和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工作职责,头顶一盏灯,一张硬板床,一张办公桌,这就是马海忠“家里”的全部家当。每天结束巡线回到这里,总已经过了午夜,简单地洗把脸,再把当天巡线的情况详细地记录在日志里,大约凌晨两点才能躺下睡觉。“娱乐”,对于这个小站民警来说,已经显得有点陌生。

临近新年,马海忠的妻子来到了岩会站,趁着节前看望一下这个常年不怎么回家的丈夫,帮他贴上一副春联,包上一顿饺子,然后再赶回家去照顾年迈的婆婆。像以往一样,马海忠又将一个人在岩会站度过2013年的除夕。对于这些,他都无怨无悔,只会简单地说上一句:“既然干上了铁路警察,总要对得起这身警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