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行网 日期:2014-07-16
暑运以来,防洪防汛在我国各地和各个行业紧锣密鼓的开展着。铁路部门更是把科学防洪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不断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及硬件设备,建立并完善铁路水害采集、传递系统,致力于提高铁路水害预见性和可控性。
铁路的抗洪能力主要取决于路基和桥梁。路基的抗洪能力,实质上有抵御洪水侵袭和抵抗暴雨冲刷两个方面。对于暴雨冲刷虽然有多种防护措施可以预防,但由于资金、设计、施工、养护等原因,防护设施不足或失效,不能保证雨季边坡的稳定。对于路基坑暴雨冲刷的安全度,至今仍难以作出正确量化与统一的评估。众所周知,对于小流域洪水而言,主要是暴雨的总量,而雨季路基坍塌则不仅仅与降雨总量有关,还与不同历时的降雨强度,即雨型、雨强的关系更为密切,对路基承受的暴雨统一规定一个频率标准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又有路基作为工程地质产物的自身因素,要对其抗洪能力加以量化,确实不易。
铁路部门实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全力抢修,当年复旧”的方针,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现如今,铁路快速发展,而发展的背后,必须要对各类运输设备的质量和职工的作业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不放松,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心态不动摇、不放松,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不动摇、不放松,只有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安全生产,才能保障设备安全,保证行车安全,最终达到实实在在地为中国铁路做贡献,焕发铁路的更多生机。